为了儿子决定参加高考
父亲是什么?也许你会说,父亲是生你、养你的人。
父亲还是什么?他更应该是保护你、教育你的那个人。
合川区合川师范附小语文老师罗晓艳,为了激励念高二、心理素质较差的儿子,44岁的他时隔28年后重拾课本,提前儿子1年,报名参加今年高考。
罗晓艳想让儿子明白:“我一个丢掉书本28年的中年男子都有勇气再次面对高考,你一直念了18年的小男子汉难道会怕这点小困难?”
为了儿子决定参加高考
罗晓艳从小眼睛高度近视,眼镜度数1900度,镜片比啤酒瓶还厚。他1988年参加高考,以494分考入西南师范大学,毕业后他进入合师附小(原合川师范学校),一直任教到现在。
说起再次参加高考,罗晓艳认为是偶然,但也是必然。
去年暑假,罗晓艳和朋友自驾西藏。经过唐古拉山山口时,他记住了广告牌上的一个标语:“海拔高不如志气高,缺氧气但不缺勇气。”
罗晓艳说,这条标语唤醒了他,儿子性格内向,近期成绩起伏较大,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情绪波动和退缩。“我跟朋友开玩笑,提议说我们一起报名再次参加高考,给孩子们做做榜样。”罗晓艳说,朋友笑着同意了。
回到重庆,罗晓艳打电话约朋友去报名,不想朋友拒绝了。
罗晓艳没有放弃,他来到合川考试中心,工作人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,查阅条例后表示可以报名。
凌晨两三点醒来看书
罗晓艳说,朋友给了他一些习题和参考资料。昨天晚上,重庆晚报记者在他家看到,有《考前拿分手册》、《便携背题本》、《三维设计》等,好几本习题册上都有他画的痕迹和做的笔记。
罗晓艳这次报的是文科高考。“上次高考是28年前,很多知识点忘记得差不多了。数学和英语根本‘啃’不动,我对语文比较有信心。”
罗晓艳说,他是1988年合川高考语文单科状元。“120分的卷子,我考了98分。结合我教语文看,有同行给我估计,高考语文150分满分,我争取语文达到110分。”
罗晓艳说,他有时凌晨两三点醒来,拿起资料书看。“我还在网上找了一些高考容易考的古诗词来记一下,还拿真题来练。”
罗晓艳说,白天上班,晚上看书,语文看累了,就把地理拿来看,会好很多。
考好考差对儿子都是动力
“如果真的考上了,你会去读大学么?”记者问。“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。”罗晓艳说,高中课本丢了28年,比如数学、英语等基本不涉及了,很多知识丢掉容易,但拾起来难。
“为何不在明年与儿子一起高考?”罗晓艳说:“明年和儿子一年高考,肯定会给他造成压力。错开后,我考好考差对他都是动力。考差了,儿子没压力;考好了,更加激励他。”
罗晓艳爱人张老师在合川渭沱镇一所学校教语文。采访中,张老师说,“老公这样做,我不支持也不反对。我很佩服他的勇气和信心。”
“今年高考,说到底是作为一个励志榜样,给我的学生看,更给我的儿子看。”罗晓艳说,他想让儿子明白:“我一个丢掉书本28年的中年男子都有勇气再次面对高考,你一直念了18年的小男子汉难道会怕这点小困难?”
罗晓艳告诉记者,儿子小罗表示很感谢父亲这样做,明白他的良苦用心,希望自己能考出一个好成绩。
专家观点
可能给儿子带来额外压力
重庆文理学院教授、教育学家曹勇认为,从家庭亲情的角度,父亲罗晓艳的行为无疑是伟大的。“父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。”罗晓艳能够以身作则,用最真挚、直接的方式感染儿子,让儿子体会到榜样的力量。
不过,曹勇觉得罗晓艳这样做还是有不妥的地方。“一方面占用了教育资源,一方面也可能给儿子带来额外压力。”曹勇说,高中学生本身学习压力就较大,罗晓艳虽说出发点是为了激励儿子,但也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,让孩子产生一种“我如果高考考不好,那岂不是没有脸面对父母”的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