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> 社会趣闻

连续的高温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人直呼受不了

   

   这几天,连续的高温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人直呼受不了。高温也使人的抵抗力和耐受力下降,7月13日,记者走访省城部分医院了解到,高温天气最容易引发6种疾病,大家要注意识别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。

   中暑

   在高温环境下,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,即为“中暑”。除了高温、烈日曝晒外,工作强度过大、时间过长、睡眠不足、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。
   专家建议:发生中暑,要将中暑者脱离高温环境,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将中暑者平卧,头部抬高,松解衣扣。如果中暑者已神志清醒,并无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、茶水、绿豆汤等,以起到降温、补充血容量的作用。预防中暑,应尽量不在烈日下曝晒,出门时最好戴宽檐帽或撑把伞,宜穿透气易散热的衣服;别等到口渴才喝水,流汗多的人多喝淡盐水;高温天工作时间不宜过长,保证睡眠充足;在家中和随身准备一些中暑药物,如藿香正气水等。

   颈椎病

   夏季天气闷热,有时阴雨连绵,气压反复变化,使身体的正常运转受到外界干扰,如果再遇冷风刺激,就会使颈部肌肉长时间收缩,造成后关节紊乱。此外,上班族大多有这样的共同点:工作时间紧,压力大,活动时间少,室内环境差,长时间伏案工作,频繁使用电脑等,这些行为、习惯都易引发颈椎病。
   专家建议:颈椎病可以预防。首先要加强跑步、游泳等全身运动,增进颈椎和全身骨骼、关节的健康。其次,每天做颈部旋转,让颈椎朝不同的方向活动,增进肌肉对颈椎的保护能力。如果颈部出现长时间疼痛、手发麻、走路步态异常等早期颈椎病变症状,应及时找颈椎外科或脊柱外科医生诊治。

   脑血管病

   桑拿天气压低,天热人体出汗多,易导致突发性眩晕、脑出血、脑梗死等脑血管病患者增多。当气温达到35℃时,加上出汗失去的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,导致血液黏稠,会诱发缺血性脑中风、脑梗塞,甚至猝死。
   专家建议:患有心脏病、高血压等基础病的老年人,高温天最好少去人多、空气流通不好的场所,并注意按医嘱服药。不论感觉口渴不渴,都要多饮水。要多喝凉白开,不要喝饮料。最好减少使用空调的时间,以手摇扇取凉为宜。应特别重视中风先兆,一般来说,头昏、头痛、半身麻木、酸软无力、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兆,这些症状明显时,切不可视为一般的感冒或疲劳,一定要速去医院求诊。

   皮肤病

   进入7月份以来,皮肤科门诊患者络绎不绝。根据某医院公布的近期门诊情况看,夏季高发的皮肤病主要有过敏性疾病(湿疹、荨麻疹)、真菌性感染(手足癣、股癣)、日光性皮炎等几种。其中,以过敏性皮炎最为常见,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可因紫外线强烈或芒果、菠萝等水果引发此病。
   专家建议:尽量避免上午10时到下午3时的日晒,若需较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时,应尽量穿长袖衣裤,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;外出涂防晒霜,即使有遮阳伞或帽,也要涂上防晒霜。对芒果、菠萝等可能引起过敏的水果不食或少食。另外,高温天真菌繁殖能力增强,以致脚癣、手癣、股癣、汗斑患者增多。因此,要增加皮肤清洁次数,尽量保持干燥和清爽,以防汗液增多,霉菌滋生导致或加重感染。还可以给脖颈、腋窝、肘窝等部位扑爽身粉,症状严重者可以使用干燥收敛和抗真菌的药物。

   热伤风

   炎热的夏天,有些人会出现发热、头痛、鼻塞流涕、咽喉红肿疼痛、咳嗽痰黄、口干舌燥等一系列症状,这就是我们俗称的“热伤风”。在患热伤风的同时,兼有身热有汗出而热不解,头胀如蒙,胸闷、泛恶、胃口差、口淡而黏等症状。
   专家建议:热伤风要以预防为主,首先应加强身体锻炼,增强抵抗力。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,室内应经常开窗,使空气新鲜。同时个人要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时间,注意劳逸结合,工作上要避免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。饮食以清淡为主,忌油腻辛辣燥热之物。发热在37.5℃以下的患者,要注意休息,保持充足的睡眠,多饮温开水,或服用藿香正气水、清热解毒的中药,一般2到3天即可痊愈。发热在37.5℃以上,并伴有咽痛、咳嗽、浓痰者,需及时到医院就医。

   肠胃病

   夏季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,而人们喜进食生冷食物,因此最易引发急性胃肠炎、食物中毒、细菌性痢疾、急性胃炎等胃肠道疾病。同时,不少市民喜欢在夏季饮用冰冷饮品,但冰冷饮品可使人体的肠胃道温度突然下降,毛细血管骤然收缩,从而诱发胃肠炎。
   专家建议:注意饮食卫生,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贝壳类海产品,隔夜食物要重新加热或煮透才吃。要保管好食物,消灭老鼠、苍蝇、蟑螂,防止虫媒污染食物。生冷食品要少食,食前应反复清洗,加工食品要生、熟案分开。不要大量进食冰冻食品,否则容易导致胃肠痉挛和引起胃黏膜损伤。剩饭剩菜应冷藏保存,食前要加热、热透;无保存条件的,最好弃之不食。不买和不食用卫生条件差的无证商贩的食品,尤其是熟肉食品。

   ○延伸

   三伏天,养生有良方

   连日来省城持续高温,随着7月12日入伏,更是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三伏天。高温下我们该如何健康避暑、养生?7月13日,省中医院专家开出了良方。

   三伏天“三不吃”

   1、不宜吃冷饮
   夏季酷暑难耐,尤其是三伏天,天气很热,很多朋友都喜欢喝冷饮、吃冰激凌,这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。因为,肠胃受到过量冷饮刺激,会加快蠕动,影响吸收;夏季体温较高,如果这时肠胃骤然受到刺激,很容易会导致腹痛和腹泻,危害健康。
   2、不吃大鱼大肉
   有些吃货朋友,尤其是男性朋友,在夏季还是食欲旺盛,喜欢吃大鱼大肉,而蔬菜水果却吃得少,这会使得体内维生素缺乏,导致上火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。
   3、渴极不宜急饮
   夏天出汗多,容易口渴,很多人会一口气喝下一大瓶水来解渴,这是不可取的。因为一下子喝进太多水,会增加心脏负担,甚至可能出现心慌、气短、出虚汗等现象,对身体的健康很不利。在很渴的情况下,更应该小口慢慢喝。

   三伏天“四不做”

   1、不宜夜晚露宿
   夏季,人们的汗腺进入分泌旺盛阶段,如果在盛夏夜晚露宿,会导致头痛、腹痛、关节疼痛,使得寒气入侵,给身体埋下不良隐患。
   2、不宜缺少午睡
   夏季气温高,并且昼长夜短,人们在白天体力消耗比较大,如果不午睡,下午就会身体疲劳,人没有精神。中午睡上半小时或一小时,我们的身体会得到充分的休息,还有助于防止中暑。
   3、电风扇不宜吹得过久
   夏季有些朋友喜欢开着电风扇对着自己吹好久,或者是夜晚开一整夜的风扇。这会破坏人们身体出汗的平衡状态,容易出现头疼、头昏、无力等不适状态,对健康不利。
   4、空调房不宜露腰、露小腹
   三伏天闷热烦躁,很多人喜欢待在空调房内降温。但是,常在空调房内呆着的朋友要注意了,在空调房里衣要过肘过膝,不宜露腰、露小腹,更不能让空调风直接对着身体吹。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,夏天反而比比皆是,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,从而淤积体内。
   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,如果在外出汗,不要立刻进入空调房内对着冷风吹。否则,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,损伤阳气。

   三伏天“四要防”

   1、防心神不宁,宜静心养心
   夏季养阳贵在养心。在中医理论体系中,认为夏气和心气是相通的,所以养生要“静养”,比如:早睡早起,避免大汗淋漓。汗液流多了,易伤阳。
   天气转热后,容易出现情绪烦躁、心神不宁、睡眠不好等情况,人的心神也很容易受到影响,那么要如何避免出现心神不宁呢?首先,要重视精神的调养,保持愉快的情绪;其次,切忌暴喜伤心,要保持神清气和的状态。中医早就有“夏季宜养心”的说法,所以要保持身心愉悦、心情畅达,防止心火过旺而引起疾病。
   2、防烦躁上火,宜多食苦味
   高温天气,会导致人们出现烦躁上火、失眠等一系列的症状,夏季的暑热又容易给身体产生内热,“防火”成为夏季养生首要原则。
   盛夏,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。在中医上,能清暑热降火的药材有:薄荷、荷叶、金银花、菊花、连翘等。可以将绿豆、莲子、荷叶、芦根、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食用,具有健胃和消暑的作用。可多吃一些瓜类食品,如西瓜、香瓜、黄瓜、冬瓜等。
   中医认为,凡有苦味的蔬菜,大多具有清热的作用。营养学家也建议,夏季可经常吃些苦菜、苦瓜等苦味食品,能起到解热祛暑、消除疲劳等作用。食用苦菜时,将它的根、叶洗净,可凉拌可炒可做汤,味道苦中带香,是解暑开胃的佳肴,而且对肠炎、痢疾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。夏季出汗较多,不妨喝点带苦味的饮料,啤酒、绿茶、苦丁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   3、防暑热贪凉宜多补水分
   夏季天气热,对于怕热的人来说,开着风扇,空调是最舒服的。但是对于关节炎患者来说,夏季是最应该避凉的,因为过凉的环境更容易引起病变。所以在夏季要适度使用空调及风扇,尽量少用。
   夏季外面的天气过于炎热,所以要避免长时间曝晒于阳光下,外出需要做好防暑的措施,家里可以备用一些防暑药品,比如:人丹、藿香正气水、十滴水、风油精等。要多补充水分,长期在空调房内,更要多喝水,以免肌肤过于干燥。
   4、防晚睡疲劳宜睡眠充足
   夏季日长夜短,气温高,人们的夜生活往往较为丰富,容易晚睡,而同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,消耗也大,容易疲劳。因此,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促进身体健康、提高工作、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。为此,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律,其次应注意卧室通风、凉爽,并要保持平静的心境,容易入睡。

本报记者 薛琳

猜你喜欢